央行最新报告解读:首提加密资产概念 严打变相代币发行
出品|三言财经
作者|嘴遁
本期报告央行首提首次代币发行、加密资产,并单独列出加密资产相关领域风险及防范专题,对加密资产的不良影响提出了批判,建议继续清理整顿,保持高压态势。同时,指出投资者需“风险自担”。
中国央行官网2日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对2017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三言君经阅读整理发现,本次报告在第二部分——金融业稳定性评估中,将“加密货币相关领域风险及防范”单独列出一个专题,这在历年来的报告中尚属首次。同时,加密资产、首次代币发行等概念也在该系列报告中首次出现。
报告首先对行业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概括,对加密资产的不良影响提出了批判,对整治及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果予以了肯定。报告表示,下一步,应持续开展研究监测,着力推进业务整治,强化投资者保护与教育,推进国际合作。
该专题具体分为四部分:加密资产相关领域发展概况、加密资产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加密资产相关领域的监管动向、政策建议。
第一部分:加密资产相关领域发展概况
在第一部分,央行将加密资产定义为“民间金融资产”,并指出其价值基于密码学及分布式记账等技术,这与之前曾在17年的报告中称比特币为“特定虚拟商品”不同。
但在货币属性和法律地位上,央行对加密资产的态度不变,仍不承认其货币属性和相应的法律地位。
此外,在第一部分——加密资产相关领域发展概况中,央行还对全球加密资产的发行模式、发行总数、参与人数、融资规模、交易情况、交易平台数量等进行了统计,并引用了coinmarketcap、wind、Bitfinex和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2017年上半年国内首次代币发行发展情况报告》中的数据,并指出了加密资产的高度泡沫化趋势及相应的巨大波动。
第二部分:加密资产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在第二部分中,央行认为加密资产相关领域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及挑战,即:
行业无序发展,投机色彩浓厚;
投资者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易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
报告对每个方面所引发的问题做出了高度概括,即:
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和社会秩序,没有起到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激发了资金脱实向虚;
加密资产交易存在炒作、庄家控盘,投资者面临欺诈发行、标的资产不实、发行方经营失败等多重风险;
加密资产概念被用于非法集资、非法证券、传销,加密资产及其交易的匿名性损害了相关执法行动的有效性。
第三部分:加密资产相关领域的监管动向
在本部分,报告指出了国内及国外的监管动向。
国内部分,主要体现为三点:
持续警示比特币风险。
对加密资产交易平台开展检查。
清理整顿代币发行融资及交易平台。
国外部分,报告指出,总体而言,各主要经济体对加密资产相关领域的监管态度存在差异且处于 动态变化之中,但对潜在风险均予以高度关注和持续揭示,随着加密资产规 模、影响和风险的扩大,监管政策相应呈收紧趋势。
具体也分为三种情况:
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禁止了部分加密资产业务。
日本、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探索构建加密资产监管框架。
俄罗斯、瑞士、马来西亚等对加密资产相关业务予以密切关注和风险警示。
第四部分:政策建议
该部分体现了央行对圈内“套路”的了解:
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形态多变、转移迅速,仍存在违规业务“出海”运营,利用代投、代充手段进行诈骗等问题。变相首次代币发行不断出现,例如不直接发币募资,而是先免费“赠币”,发行人自留一部分币,后续设法炒高币价牟利等新变种。
并指出:
清理整顿工作需持续着力,相关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需未雨绸缪,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首先,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清理整治力度,继续采取多种手段,对新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
其次,加强国内监管协调,发挥部门合力,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功能监管要求;
再次,持续做好投资者保护与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明确揭示风险,强调风险自担;
最后,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应对监管挑战。
此处需注意的是,报告指出了投资者需风险自担,这与2018年以来多家法院对虚拟货币相关交易及投资的判决结果具有思维一致性。
欢迎大家加入区块链交流群,和三小姐一起讨论区块链热点吧!
本文由三言财经原创,投稿或转载请联系
三小姐微信sanyancaijing01了解具体要求
阅读更多资讯,请登录http://sanyanblockchain.com/
港交所“区块链报告”精华:运用监管沙盒防控风险,鼓励金融创新